泡茶與品茗的溫度指南

1. 沖泡不同類型的茶,需要不同的水溫

根據茶業改良場的研究,沖泡茶葉的水溫對茶湯品質有不同程度的影響。咖啡因、總個別兒茶素和總游離胺基酸含量會隨著沖泡水溫的上升而增加。泡茶用水的溫度對於茶性的發揮至關重要,不同的茶因發酵程度不同,所需的泡茶溫度也有所差異。以下是以80℃、90℃和100℃沸水沖泡的比較:

茶種 最佳沖泡水溫
綠茶(碧螺春) 80~90℃
文山包種茶 90℃~沸水
高山茶及凍頂烏龍茶 沸水(100℃)
東方美人茶 80~90℃
紅茶 90℃~沸水

2. 水溫與茶湯品質的關係

水溫不同,茶的色、香、味也會有所差異,從茶葉中沖泡出的成分亦有不同。溫度過高,可能溶出過多物質,使茶湯的苦澀滋味更明顯;溫度過低,則使茶葉的內含物質無法充分釋出,導致滋味淡薄。

2.1 綠茶泡茶溫度

使用過高溫的水(90℃以上)沖泡綠茶,會降低茶湯應有的鮮活性,影響其清新風味。

2.2 高山茶/凍頂烏龍茶泡茶溫度

若使用低於90℃的水沖泡高山茶或凍頂烏龍茶,茶湯香氣不揚,缺乏烏龍茶應有的陽剛風格及喉韻。

2.3 可溶物釋出率與釋出速度的差異

水溫高時,可溶物的釋出率與速度均會提升;反之則減少。這影響茶湯濃度的控制:水溫高時,達到所需濃度的時間較短;水溫低時,所需時間較長。

2.4 苦澀味強弱的控制

水溫高,苦澀味會加強;水溫低,苦澀味會減弱。若茶湯苦澀味過強,可降低水溫並縮短浸泡時間來改善。

3. 更便捷的泡茶煮水方式

現代生活節奏快,許多人使用快煮壺燒水。以下是快煮壺煮沸後的水溫降溫時間參考(受海拔、氣溫影響略有差異):

  • 從100℃降至95℃:約1~2分鐘
  • 從95℃降至90℃:約2~4分鐘
  • 從90℃降至80℃:約5~7分鐘

4. 茶湯最適合飲用的溫度是幾度?

「小心燙口」的提醒常見於食品包裝,這是有原因的。根據網路傳言,喝70℃的熱茶可能增加食道癌風險,但這並非茶本身有問題,而是溫度過高。根據國民健康署世界衛生組織(WHO),超過65℃的熱飲被列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。建議在茶湯溫度降至65℃以下,感覺不燙口時再飲用,以保護食道健康。

5. 重點在「長期」與「高溫刺激」

喝超過65℃的熱飲可能刺激食道粘膜,若長期反覆,可能導致食道粘膜病變或致癌。重點在於「長期」與「高溫刺激」,而非茶本身有致癌風險。因此,只要茶湯溫度不燙口,就可安心飲用。

6. 品茗應該是種享受

台語諺語「燒驚大嘴」(意為「燙的東西最怕一口氣喝下去,會受傷慘重」)提醒我們避免飲用過熱的飲品。泡茶時,根據茶種選擇至少80℃的開水(具體溫度依茶種而定)。在等待茶葉舒展的過程中,溫度會逐漸下降,此時可感受茶葉釋放的花香、甜香、豆香、青草香或海苔香等不同香氣因子。靜待茶湯降至不燙口的溫度,細細品嚐,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品茗記憶。只要茶湯溫度不超過喉嚨不適的程度,就能安心享受品茶的樂趣。

Hi! 我是Leon。守護古法炭焙滋味的旅程,邀請您一起同行~~